close

1.下面是四位同學在課堂中進行十三行文化的報告摘要,哪位同學的判斷有誤?
甲:從遺址中出土的煉鐵遺跡可知:十三行文化已進入金屬器時代
乙:從村落遺址中的「柱洞群」痕跡推測:此柱洞是為了防禦敵人攻擊
丙:從遺址中發現大量的瓷器與中國古錢幣可知:其與中國彼此存在著貿易行為
丁:依地緣關係判斷,十三行文化的後裔極可能為臺北盆地的凱達格蘭族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B

十三行遺址出土了成群的柱洞遺跡,並未發現石造建築的遺留,推測十三行人的住屋結構應為干欄式建築,房屋質地是屬於木、竹、樹枝、茅草等易腐爛材料,因此只留下柱洞的遺跡。

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repository/resource_content.jsp?oid=1834685

13行文化遺址.png

 

2.雍正 5 年(1727),閩浙總督對雍正皇帝上了一道奏摺:「番人焚殺一節,此 事情節中有數種:一則開墾之民侵入番界及抽籐弔鹿,故為番人所殺;一則 番社俱有通事,通事刻剝,番人憤怨之極,遂肆殺害,波及鄰住之人;一則 社番殺人數次,遂自恃強梁,頻行此事,殺人取首,誇耀逞雄。」為了解決 此一衝突,清廷採取什麼政策因應?
(A) 清釐番界,並規定漢人不得越界,違者受罰,採取種族隔離的番界政策
(B) 調整地方行政區域,新設置彰化縣與淡水廳,提升官府管理地方的效能
(C) 設立屯田制,寓兵於農,一旦有事即有足夠兵力捍衛地方安全
(D) 在民間推行保甲制度,透過總甲的號召與領導,強化民間防衛武力

A

 

1.雍正5 年(1727)

2.一則開墾之民侵入番界及抽籐弔鹿,故為番人所殺;一則番社俱有通事,通事刻剝,番人憤怨之極。

 

3.一名男子十多年沒繳舊機車燃料費,但依法律規定,車主積欠燃料費,如經 催繳仍未能完成送達,一旦屆滿 5 年時限,主管機關不得再行催繳。上述強 調法律有何重要原則?
(A) 罪刑法定原則
(B) 誠實信用原則
(C) 不告不理原則
(D) 時效消滅原則

D

依行政罰法(下稱本法)第27條第1項:「行政罰之裁處權,因3年期間之經過而消滅。」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人的裁罰權限將因3年的裁處權時效期間經過而消滅,亦即一旦3年期間經過後,行政機關就不能再對違法行為加以裁罰。

 

4.下圖為臺灣地圖,請問大屯火山區較接近地圖中的哪個地方?

5e5e0c0d3adee.jpg
(A) A
(B) B
(C) C
(D) D


大屯火山群,又稱大屯火山彙或大屯火山區,位於台灣北部,為活火山,其主體乃是由大屯火山群彙所構成的火山地形,為台灣主要的火山分佈區,地質構造多屬安山岩。火山外型多為錐狀或鐘狀火山體,其火山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口湖與爆裂口等構成台灣北部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
七星山為大屯火山彙的第一高峰、高度1120m
七星山位於臺灣北部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為台北市北投區,海拔1,120公尺,是台北市第一高的山岳。七星山為一複式火山,地理上屬於大屯火山彙,峰項置有一等三角點,山頂視野寬闊,能將整個大台北地區一覽無遺。


5.下圖為某國家人口成長與環境負載力的資料,請問下列描述何者最有可能符 合當地的情況?

5e5e0c2c3ca42.jpg
(A) 以高科技工業為主的地方
(B) 持續積極發展農業科技的國家
(C) 不受外界干擾的穩定部落社會
(D) 過度砍伐森林,生態環境惡化

D

人口激增且開發過度,導致環境負載力下降。
 

6.小華在求職網上找到三份工作機會,甲工作月薪 40000 元,乙工作月薪 45000 元,丙工作月薪 35000 元,如果小華選擇乙工作,放棄甲、丙兩份工作,請問小華的機會成本是多少錢?
(A) 40000 元
(B)75000 元
(C) 35000 元
(D) 30000 元

A
被放棄的選擇中,價值最高選項稱為機會成本
 

7.對於全球化所造成的轉變,下列何者的觀點是採取功能論的角度
(A) 對全球化競爭下淘汰的弱勢族群而言,享受便捷的國際旅遊是一項奢 侈的想法
(B) 為了壓低生產成本使得代工國家的環境被破壞
(C) 全球化使消費者享受物美價廉的商品及服務
(D) 商品一體化是全球化的一大特徵,相對的商品便沒有獨特性

功能論強調透過選擇、分工機制,提供社會功能(作用)和穩定,即安居樂業、各司其職(多樣性)的意思。

 

8.外部效果指的是在經濟體系內,個體的經濟行為(包括生產和消費行為)將會 對其他個體所產生的影響。請問下列哪一個選項不屬於「外部效果」?
(A) 投資客一窩蜂前往桃園投資房地產
(B) 隔壁的食品罐頭工廠排放汙水
(C) 上網訂購年貨會使得實體通路商店受到影響
(D) 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利用耳機聽音樂

關鍵在這個行為對「別人」不會有影響。

9.下表為 1870~1895 年間臺灣海關報告中,各項商品出口值所佔該年度出口 總值的百分率統計表。請問:代號甲是哪一種商品?

(A) 茶葉
(B) 樟腦
(C) 蔗糖
(D) 煤

自開港後,臺灣茶葉出口逐漸提升,蔗糖則逐漸降低。http://siro.moe.edu.tw/teach/pdf/soc/b706.pdf

content.png

10.關於鄭芝龍的生平事蹟中,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 早年隨舅父經商,往來澳門與日本,曾任荷蘭東印度公司通譯,西方 文獻常以「國姓 Koxinga」稱之
(B) 1624 年與海盜顏思齊合夥,以臺灣為根據地,劫掠海上船隻,橫行中國 東南沿海
(C) 1628 年接受福建巡撫招安,為明朝政府守備沿海,掌控東南海面
(D) 清兵入關後,先是擁立唐王,不久又投降清朝,最後為清廷所囚,於 1661 年被處斬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為南明政權的重要將領。南明紹宗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荷蘭語:Koxinga)因受南明昭宗永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後世則尊稱「延平郡王」,或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5]等。

 

11.考古學者根據石器的製作方法與形式,將石器時代區分為新、舊兩時期,在 臺灣所發掘的考古遺址中,何者屬於「新石器時代」類型的文化遺址?
(A) 臺南 左鎮人
(B) 臺東 卑南文化
(C) 苗栗 網形文化
(D) 臺中 番仔園文化
B

5efd3deae5399.jpg
臺南 左鎮人    舊石器
臺東 卑南文化 新石器
苗栗 網形文化 舊石器

臺中 番仔園文化 金屬器  十三行文化屬於北臺灣地區的金屬器時代,時間大致從2,300年前開始

 

12.根據泰雅族 澤敖利群與賽夏族的傳說,這兩族族人的起源皆與哪一座山有關?
(A) 玉山
(B) 大霸尖山
(C) 雪山
(D) 大武山

很久很久以前,在 Papak Waqa (大霸尖山) 一帶有一個大石頭,聳立在群山之中。有一天雷電交加,大石頭出現裂縫,走出一男一女,這兩個人一起在 Papak Waqa 生活著,逐漸繁衍出許多後代,這就是現今五峰鄉Tayal的祖先。經過數百年的拓展,Tayal成為台灣分布最廣的族群,Papak Waqa 則被Tayal尊為聖山。
大霸尖山是五峰Tayal重要的地標,也是祖先聖地,Tayal後代子孫都會牢牢記住祖先來自何方。
 
※Papak Waqa:泰雅族語指山形像矗立的耳朵。


image

13.臺灣俗諺:「去年五月十三迎城隍,今年五月十三穿軍裝。可惡撫臺走去死, 害阮百姓反抗舉白旗。」其內容所描述的是哪一個時代史事?
(A) 1884 中法戰爭
(B) 1895 年乙未抗日
(C) 1915 西來庵事件
(D) 1947 年二二八事件

B
 

去年五月十三迎城隍,今年五月十三穿軍裝,可惡撫台(唐景崧)跑去死,害咱相戰為自己。

1895年,台灣民主國總統景崧畏戰,還未抗日就逃離台灣,諺語描述了台灣人民為了抗日又群龍無首的寫照。

 

14.依據清代的科舉制度,具考試資格的文人士子得赴省城,參加每三年一次的 「鄉試」,考上之人即具有哪一種身分?
(A) 生員(秀才)
(B) 進士
(C) 貢士
(D) 舉人

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首、探花)

 

15.從何時起,「臺灣」一詞成為官方正式名稱,指稱全島?
(A) 鄭成功擊退荷蘭人,設立東都,此後即以臺灣稱之
(B) 康熙 23 年,清廷將全島收入版圖,設立臺灣府後
(C) 光緒 13 年,劉銘傳設省以後,臺灣正式成為全島名稱
(D) 原為今臺南一代原住民部落名稱,明末到此捕魚的漢人,便把本島稱作臺灣

B

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臺灣被稱作「Tayouan」(大員),但明鄭時期捨棄荷治時期使用的「大員」名稱,將臺灣稱為「東都」(鄭成功在位時代)、「東寧」(鄭經在位時代)。納入大清版圖後,清朝改以「臺灣」設置臺灣府,「臺灣」遂成為此島嶼的稱呼。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6.1949 年國民政府實施《懲治叛亂條例》以及《肅清匪諜條例》,情治單位往 往藉此濫捕民眾,侵害人權,這段政治迫害的歷史被稱作什麼時期?
(A) 四清運動
(B) 清鄉運動
(C) 白色恐怖
(D) 野百合學運

1991年廢除《懲治叛亂條例》,以及1992年修正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終結了言論叛亂罪的法律依據,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臺灣白色恐怖的真正結束。

17.道光年間,鳳山知縣倡議,引下淡水溪的水源,興建水圳,這條堪稱清代臺 灣南部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哪一條水圳?
(A) 八堡圳
(B) 大安圳
(C) 瑠公圳
(D) 曹公圳

D

清領時期:臺北的瑠公圳、彰化的八堡圳、鳳山的曹公圳。

日治時期:嘉南大圳、桃園大圳。


18.創刊自 1885 年,雖然幾經變更名稱,但持續發行至今,可說是臺灣創刊最 早、最長壽的刊物。此份報刊的名稱為何?
(A) 《臺灣民報》
(B) 《臺灣青年》
(C) 《臺灣府城教會報》
(D) 《臺灣日日新報》
 

C
 

(A) 《臺灣民報》蔣渭水等人於1923年4月15日創辦的一份純白話文報紙。強調「啟發我島的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氣,以謀臺灣的幸福」。

(B) 《臺灣青年》臺灣日治時期在日本留學的臺灣人所組成之團體新民會的機關刊物。

(C) 《臺灣府城教會報》最初的名稱為《台灣府城教會報》,是1885年7月12日就開始在台灣發行的一份報紙,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發行最悠久的報紙。這份報紙最初的創辦人是長老教會英國籍牧師巴克禮,發行單位則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原稱聚珍堂)。
(D) 《臺灣日日新報》 一份臺灣日治時期的報紙,由《臺灣新報》和《臺灣日報》兩份報紙整併而成。

 

19.咸豐 3 年(1853)的「頂下郊拼」,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械鬥事件?
(A) 不同姓氏間的械鬥
(B) 職業團體之間的械鬥
(C) 閩、客之間不同祖籍的械鬥
(D) 因為商業利益所引起的械鬥

郊是行會的意思。1853年「頂郊」三邑人與「下郊」同安人為了爭取在艋舺碼頭的通商利益,發生械鬥。械鬥發生後,新竹的開臺進士鄭用錫寫了《勸和論》,向兩方勸和。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閩粵械鬥(又稱閩客械鬥)是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漢族族群(祖籍福建閩南人、祖籍廣東客家人潮州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竹嘉義南北縱貫 的頭像
    新竹嘉義南北縱貫

    新竹嘉義南北縱貫

    新竹嘉義南北縱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