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全方位課程設計(UDL): 

強調教材與活動設計要有彈性,能提供替代性或選擇性的學習方式,以符合不同能力及不同學習特質的學習需求。

 

三大特徵
1. 多元表徵的學習路程:多感官的學習,教材以不同複雜度呈現,讓學習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EX: 以視覺化方式呈現訊息

2. 多元表達的反應方式:學習者選擇自己喜好的方式學習,設計者協助學習者選擇不同學習策略。EX:  允許考試時間以電腦作答

3. 多元參與的動機誘因:學習者有選擇決定學習進度,以提升學習動機。

 

七大原則
1.公平(各種能力皆可使用) 

2.彈性(依照學生喜好、能力做調整)

3.簡易(容易理解使用)     

4.提供多重感官資訊

5.容許錯誤               

6.不耗費體力     

7.大小空間適當
 



融合教育課程發展方式之一的「全方位學習設計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包含三大基本原則,下列何者正確?

多元表徵、多元表達、多元參與


教甄◆學前特教組- 108 年 - 臺北市 108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教師聯合甄選初試 特教專業知能試題 


課程參與的第一步是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互動,對於一般無障礙的學生而言並無問題。但是對於生理、感官、認知有障礙的學生,這可能就是他們所面臨的第一個絆腳石。

全方位課程設計定義

為了使所有學生參與課程,老師必須有一個彈性的課程,使不同能力及背景的學生皆可達到學習目標。如建築學中無障礙環境設計的構想。

美國特殊教育協會定義UDL(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指教材與活動設計能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達成其學習目標,無論學生有聽、說、讀、看、行動、寫字等能力的差異。UDL應有彈性,提供上述不同能力學生替代性與選擇性,以符合學習需求。

全方位設計的理念

(一)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學習特質上的差異是在一條連續的線上,而非另一個不同的類別,亦即是程度上的差異,而非本質上的不同。

(二)教師針對個別差異的調整,不只是為身心障礙學生,而是為了所有的學生。

(三)課程與教材不等於單一的教科書,而是包含各種不同的、多樣的數位媒體以及線上資源。

(四)與其使用另一組課程或教科書來進行補救教學,還不如將課程規劃成具有彈性,而能適應個別差異的需求。

全方位設計的理論依據

(一)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透過對人腦的辨識系統、策略系統以及情意系統的了解,掌握人類如何產生學習以及為何產生學習的差異性與困難。

(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學科技一向強調教學設計應符合學習者獲取訊息的學習型態。學生學習型態因人而異,包含視覺空間、語言表達、聽覺等,有些則在兩者以上媒體同時呈現教學內容時,其學習效果最佳。從全方位設計學習策略取向來看,如何運用多媒體教材的設計,以符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型態,並使其學習達到最佳化,應為目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要務之一。

(三)數位化教材設計應以全方位設計為原則

1.人機介面設計2.數位教材內容之各種格式設定3.網頁設計原則4.教材內容相關背景資訊:提供教材所需之相關背景知識,助於對主題概念尚未具備的學生的學習準備

數位化教材優點:1.提供學習者彈性的選擇 2.數位媒體具有轉換性, 如聲音格式轉換為文字形式、文字格式轉換為聲音檔、文字轉換為點字檔

傳統教室情境

無障礙數位學習環境

One size fists all

Design for all

1.忽略個人適合的學習型態媒體,有可能造成其他型態學習者的學習困擾,甚而演變學習障礙

2.CAST1990研究指出若長期以平面印刷教材為主,將長期阻礙特殊兒童獲取教材機會

1.沒有典型的學習障礙,只有各種類型學習者,每個人皆有多元智慧。

2.研究結果顯示運用電腦與其他輔助性媒體等能提昇低成就及學習障礙兒童課文理解力

全方位課程設計的要素

(一)目標:能根據所有學生的知識與技巧能力水準,提供所有人適當的挑戰性目標,且能仔細的設計各種獲得與表達方式,才能藉由多元管道達成這些目標。

(二)教材:提供各種彈性的形式能讓學生藉由轉換或調整形式(如書面變口語或點字、口語變字幕或影像等數位媒材)、調整內容(學習鷹架、重要概念)等方式支援學生的學習。

(三)教法:提供學生獲得適當的學習經驗、挑戰與支持的各種不同與彈性的方法(如提供活動或教學與學習方式之選擇及替代等)。

(四)評量:以充分彈性方式實施精確的形成性評量,教師並需根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方式,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全方位課程設計的原則

(一)共用性:所設計的課程與教材需能適用於各種不同能力與需要的學生。

(二)彈性:所設計的課程與教材能針對各種能力與學習優勢管道的學生進行調整應用。

(三)簡單與直接:所設計的課程與教材應為易懂而不受學生知識、經驗、語言能力或注意力影響。

(四)多元感官資訊:所設計的課程與教材應能有效提供學生必須的資訊而不受學生感官功能的影響。

(五)允許錯誤的發生:所設計的課程與教材能減低學生因不小心或意外所造成的危險或不幸後果。

(六)省力:所設計的課程與教材能讓學生有效且舒適的應用而不致產生疲勞。

(七)使用大小與空間合適:在方法與操作尚須提供適當的大小與空間而不受學生身材、姿勢或行動能力的影響。

全方位課程實施的重點與步驟

(一)教師需先瞭解班級:包括學生的基本能力與環境等各種狀況。

(二)設定清楚的學習目標:分全班均可學習者、大部分學生可學習者、少部分學生可學習者分別設定之。

全方位課程設計特色

Representation提供多元表徵的學習路程

Expression提供多元表達的反應方式

Engagement提供多元參與的動機誘因

1.多重感官來學習

2.教材以不同的複雜度呈現,讓學習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

1.學習者選擇自己喜好的方式進行學習反應

2.設計者協助學習者選擇不同的認知學習策略來選擇不同的教材

1.尊重學習者的興趣

2.學習者有選擇權決定學習的進度,以提昇學習動機

 

 ●本文原出處: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部落格(www.tiec.tp.edu.tw/lt/gallery/767/767-7876.doc) 組員: 01何淑玫04吳宛芯19陳怡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竹嘉義南北縱貫 的頭像
    新竹嘉義南北縱貫

    新竹嘉義南北縱貫

    新竹嘉義南北縱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